求古希腊的"米提阿德斯"的简介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5/31 10:29:04
谢谢

罗马共和国的兴亡----波斯战争
  --初试锋锐—
  战争,通过追述它的起因、经过和战后后处理可以了解到一个民族的真实性格,因此战争是史家描述人类的难得素材。
  波斯战争与罗马人无关,却是理解罗马人与希腊人的差异的必不可少的素材。在内哄不绝的希腊史里(特象中国史,内哄,党阀,甚至“君子”“小人”纷争不断),波斯战争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全希腊团结一致共同对外的实例。
  公元前五世纪初,波斯帝国征服了小亚细亚,开使将视线转向西方。理由当然是经济上的。当时的小亚细亚西岸、爱琴海一带是经济中心,波斯帝国不由得食指大动。战争的幌子则是宗教上的。波斯宗教的唯一的至高至尊之神-安拉-具有无瘕高尚之德,而希腊诸神多如牛毛,却只有与凡人一样的德性,争风吃醋毒咒械斗不断。波斯当然认为安拉要比希腊诸神优越。优越的神的子民当然要统治劣等诸神的子民。你看,名正言顺了不是?
  波斯国王自称权力是至高至尊之神安拉授与,因此是‘万王之王’,跟中国的天子似的。他当然认为内哄不绝的希腊民主制是顽冥不化,所以要奉天征讨,救希腊顽民于水深火热之中,顺便再捞一笔。于是狼烟突起。
  首先,离波斯最近的依阿尼亚(Ionia,指小亚细亚西岸,现土耳其西海岸)陷入战火。当时,依阿尼亚的经济远比波斯帝国要发达,体制的民主化也比希腊本土来得早。波斯国王强迫依阿尼亚诸国放弃民主制而采用君主制。依阿尼亚诸国便以米利都国(现土耳其艾登市西部沿海一带)为首,举起了反旗(注4)。这个反抗运动便成了波斯战争的导火线。
  米利都人深知不是波斯帝国的对手,便向希腊的最强军事国家斯巴达求援,希望斯巴达能同情将沦为波斯奴隶的依阿尼亚的希腊人的悲哀,看在同胞的份上,救依阿尼亚人于波斯暴政之下。
  斯巴达正忙于征服伯罗奔尼撒(Peloponnesus)半岛,加上对民主制的反感,拒不出兵。希腊世界中只有雅典和埃维厄(?,位于现希腊的埃维厄岛)两国派出了援军。这两国与依阿尼亚诸国同是阿卡亚族,关系相对密切。两国共派出了二十五艘战船和相应的战士。但这不是波斯的对手,不到四年,公元前四九四年,波斯便粉碎了依阿尼亚的反抗。
  通过对依阿尼亚的作战,波斯国王认识到:要想攻破并统治希腊诸国,象征服小亚细亚那样只派遣大军是不够的,还要同时进行巧妙